本報訊(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歐陽丹)4歲半的歡歡(化名)放棄幼兒園,她的媽媽在家自己教,這種做法你能接受嗎?
  調查中,超過8成的家長不接受放棄幼兒園的做法,僅有少數家長贊成。
  如今在家剛剛2個月,歡歡大體上挺適應,但是媽媽坦言最棘手的問題是孩子缺少交流的機會,有點孤單。
  為此,媽媽上網發帖給孩子徵集小伙伴,沒承想遭到大部分家長的反對。
  歡歡今年4歲半,她從2歲半起在江蘇先後上過一年半的幼兒園,其間換了三所雙語幼兒園。兩個月前,歡歡隨父母來到沈陽定居,出於對之前幼兒園的失望,歡歡的父母決定讓她在家裡學習,由母親專職教育,直到歡歡升入一年級。
  昨日,歡歡的媽媽說:“第一個幼兒園太註重學習,歡歡2歲半就在幼兒園整天坐著學英語,學業負擔太重。第二個幼兒園的老師很凶,卻讓孩子騙家長說老師有多愛他們,我女兒語言表達能力強,老師的‘兩張臉’讓我反感。幼兒園還總鼓動孩子向家長要些多餘的錢,比如春游,那麼小的孩子完全沒必要花大價錢去很遠的地方玩。”
  歡歡母親稱,第三個幼兒園尚可,但她已經灰心了。
  “之前一直沒勇氣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,趁著今年搬家的機會決定嘗試一下。”目前,歡歡在家報了鋼琴課,母親每天為她讀繪本、教她德語,其餘的時間都是玩。
  媽媽說,歡歡很喜歡現在不受束縛的狀態,而且她的想象力爆棚,“比如她看見游樂場有什麼電動玩具,回來後就能琢磨個類似的玩法。”
  歡歡的母親之前是位德語老師,歡歡的父親是位技術人員。
  歡歡母親坦言,她家經濟條件一般,如今家中一人工作,生活上有一定壓力,她也擔心孩子沒有玩伴,所以在網上發帖,希望住得近的小朋友能和歡歡一起玩耍、學習。
  ■本報調查
  85%受訪家長不贊成
  擔心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
  歡歡母親的帖子在網上一發出,就引發了眾多媽媽的熱議。
  昨日,針對“孩子應該送去幼兒園還是在家教育”的調查,60名家長中,贊成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有51人,占總人數的85%。贊成父母在家教育的有9人,占總數的15%。
  85%的家長建議,歡歡媽媽應看看是否有適合歡歡的幼兒園,擔心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,幼兒園升小學時課程銜接不上。
  家長劉女士稱:“帶得再好,孩子還是要融入社會的。”
  另一位家長稱:“上幼兒園不是為了小朋友學到什麼,而是適應集體生活,培養鍛煉小孩子的性格將來能夠融入集體。”
  贊成放棄幼兒園而由父母在家教育的家長認為,幼兒園未必是孩子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,家長牛女士就稱:“媽媽是最細微觀察寶寶心理的人,可以發展寶寶的興趣愛好。”
  持這一觀點的人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,比如陳女士表示:“要是媽媽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夠的話,我覺得可以教孩子,但是每天要帶孩子出去玩耍,要合群。”
  劉先生稱:“幼兒教育都是填鴨式,未見得好,但在家教育要註重知識的選擇。”
  ■專家觀點
  在家受教育也要參加社會活動
  嬰幼兒早期教育專家徐衛華介紹,在沈陽,不僅是幼兒園,一些小學教育也有在家中進行的,這幾年呈現出上漲的態勢。上幼兒園還是在家接受教育因人而異,不能一概而論。
  他表示,德國沒有“學前教育”這一概念,而是稱作“兒童早期發展”,它要求兒童在學齡前完善嗅覺、聽覺、觸覺等的感官,養成健康的身體,在心理上要培養其好奇心、有個人愛好。
  “歡歡的母親是德語老師,相信她會借鑒德國的方式來教育孩子,現在歡歡的想象力比在幼兒園豐富多了,這樣做也未嘗不可。”
  心理專家周永梅稱,在中國因幼兒園教育不是義務教育,沒有統一的要求,因此給孩子父母很大的選擇空間。上幼兒園的優勢在於課程學習更系統、豐富,教育正規,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、協調能力、交流能力等。“讓孩子在幼兒園中學會溝通,甚至是爭執,這對他的成長都是有利的。”
  周永梅表示,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對個性的成長、獨有天賦的培養上也大有裨益,不過提醒家長要盡可能地讓孩子養成規範的習慣,“比如自己的東西自己放、學會社會禮儀、養成時間觀念等。”
  徐衛華也提醒家長,孩子自己在家學習一定要參加社會活動,要有伙伴,懂得基本的是非觀念。  (原標題:4歲寶寶“棄學” 媽媽在家自己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l34jlgm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